top of page

馬大搖籃手校園“音”雄出少年


一群大學生,透過《馬大搖籃手校園華語歌曲創作比賽》 給人3種感覺:驚奇、期待與欣慰。

Serene老師獲邀為《馬大搖籃手校園華語歌曲創作比賽》評審

 

上星期,Serene老師被邀请到马来亚大学擔任該創作比賽的評審。小编身为助理,除了为了协助帶病上陣的老师以外,也抱着吹吹冷氣,欣赏“歌唱比赛”的心态来观赛。

然而,第一首以R&B唱法,呈现的雷鬼风格参赛歌曲,就让我惊叹:“哎哟我的妈呀!这谁的歌呀,这么好听,怎么没听过?!”事后才回神,这是场创作比赛,并非纯粹的歌唱比赛。每一首参赛歌曲的词曲、编曲和现场表演,都由各个参赛的组合一手包办,以實力和努力驚歎現場觀眾。

接著,每一個組合帶來的歌曲,曲風雖然大致相同,可是編曲與歌詞卻各自敘述不一樣的故事。歌詞中,聽到“戀愛的甜、友誼的歡、挫折的傷、然後很多失戀的痛 (最近的大學生都怎麼啦真是!)。歌曲旋律雖然令人“耳不熟,卻特別詳”,旋律帶動聽眾情緒,讓觀眾想跟著哼唱,期待接下來又會是一首帶來怎樣感覺的歌曲呢?

對於觀眾,創作選手們帶來的可能是好聽又有共鳴的音樂,可給予評審們想必還有感動與欣慰。評審們心中“後繼有人”的感動,應該非常強烈。

“有夢境,有畫面”、“你用音樂說了故事”、 “很有靈魂的一首歌”和“今年的歌手實力很強”是導師們面帶感動的笑容,給表現出眾的選手們的點評。

評審對選手們發表讚賞和建議

 

當然,年輕的選手們,總會有不足之處。總結Serene老師以自身音的樂經驗與客觀的聽眾角度給選手們做的點評:

“成功的曲,是旋律一開始,就能夠和聽眾的情感鏈接在一起,牽引著聽眾的情緒。” “成功的詞,能把要敘述的經歷,像寫作一樣,有伏筆、有高潮,令聽眾想知道結局。” “創作是一種態度,用音樂將生活的感受和經歷,如同說故事一樣,娓娓道來。”

老師手寫的創作秘笈

 

這群帶著夢想和過人才華的大學生,帶給大家的驚奇、期待和欣慰實在太多。他們同時也帶給馬來西亞音樂界更多的希望,這也讓他們背負著好聲音的誕生,與更多原創詞曲創作的重任。

#馬大搖籃手校園華語歌曲創作比賽 #Serenecheam #詹雪琳 #composingmusic #音乐创作 #评审 #UniversalMusicPublishingMalaysiaAndSingapore

最新文章
bottom of page